夏江(又名夏雁刚)著名美术评论家。出生1966年冬月,中共党员,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6173部队专职新闻报道员,乌鲁木齐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。发表于各类报刋杂志的文章一千五百多篇,出版书籍三本,共计一百多万字。在部队三次荣立三等功。
现为四川绘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,《中国画坛》杂志社执行社长,中国教科文出版社主任编辑,中国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。
--- 艺术评论文章欣赏 ---
气象万千 形神兼备——记故宫博物馆特邀画师张树森
他从黄河岸边走来,身后的一串串脚印曲折而又坚实,他以炉火纯青、精湛绝伦的技艺,为中国画泼上了绚丽的色彩。他视浪迹天涯和苦其心志为不可多得的物质阅历与精神财富,足迹遍及祖国的名山大川,从大自然中寻觅创作的灵感。
他相信,“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。”至今,这位名闻遐迩的画师,仍在不停地跋涉,往返于新疆和内地之间,往返于历史和未来之间,往返于喧嚣凡尘和孤独化境之间。他要抵达的将是一个精彩纷呈、风光无限的艺术峰峦。
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张树森先生,文号“伴山”,1944年出生在河南淮阳一户贫寒人家。说不清是艺术的人资,还是命运的安排,张先生从小就与中国画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在以卖剪纸为生的母亲的启蒙熏陶下,张先生五岁左右就开始帮妈妈描剪纸图案了,大约十岁左右,这位食不裹腹、衣不遮羞的苦命儿的心灵中,却产生了不可抑制的学画画的愿望。当画家,对少年时的张树森来说虽然只是一个美好的梦,但是,就是这个梦诱惑他最终走上了画画的道路,而且一画就是六十多年。现已是中国美术协会会员、中国故宫博物院特邀画师、中央电视台书画院展览中心画师、河南老子书画院名誉院长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艺术研究会书画院副院长的张先生,迎来了他绘画艺术的黄金时期,他精美绝伦的中国画作品饮誉海内外。
张树森先生的艺术生涯充满了传奇故事。少年时期因家境贫寒,无处安身,便硬是用自己幼小的双手在破庙地里扒砖,在野外打草搭起了不足10平来的小草屋,因砖不够用,顺山起了半截屋,这就是张伴(半)山的来由。他十二岁那年拜师学艺,头天被同姓师傅收作徒弟了,因为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原因,第二天就被赶出了师门。为此,他痛芒得长夜难眠,几天沉思不语。他在心里默默地想着:世界如此之大,难道就没有我学绘画的地方吗?这件事在张树森稚嫩纯洁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,至今回想起来,还禁不住泪水像断线的珍珠儿往下落。当然,刻骨铭心的伤痛并未破灭他要当画家的梦,没有老师教,就自己学着面。十五岁那年,为了学画山水,他从河南太康老家背着干粮,带着母亲给的家中唯一的两元钱,徒步到大别山去写生。在湖北境内被当作流窜犯被关押几天,从大别山返家途中,“弹尽粮绝”的张树森饿了就到山上采野果,渴了就到河边喝凉水,曾多次被毒蜂毒蛇蛰叮咬,九死一生。正是凭着这种对艺术的酷爱和执着,凭着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,从不停步地在学习中国绘画艺术的崎岖道路上跋涉,迈出艰难而又坚实的脚步,向着艺术殿堂走去。
张树森先生在学习中国绘画艺术上不怕劳其筋骨,苦其心志。他画鱼则养鱼观其态;画鸟则饲鸟悟其神。滴水穿石,天道酬勤,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一天天,一月月,一年年,张树森画鱼、画水、画山、画虎、画鹰、画亲眼之所见,画生活之所存,画画成了他生命不可割舍的一部分。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”。张树森凭借在学习中国绘画技术上下的功夫,付出的心血,实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梦想,他终于迈进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殿堂,成了一名颇有名气的画家。
张树森先生成名后,在艺术上有了更高的追求,他不但遍游大江南北,饱览祖国的名山秀水,从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的灵感,从生活中开掘艺术的金矿,而且还到中国国画研究所、中国美协培训中心学习深造,有幸得到李可染、崔子范、潘洁兹、何海霞、王文芳等大师临池亲传而领悟到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,由此,其绘画技艺也产生了质的飞跃。
张树森先生在中国画创作上是个“神源心中生,形从笔端流”的圣手,先生画人物花鸟,山川河流,飞禽走兽,无不栩栩如生,神形兼备。从扇面小品、丈二巨幅到百米长卷,无论是工笔,还是写意,都能展示出运笔挥洒自如,技艺炉火纯青的的深厚功底及独具匠心的艺术造诣,尤其是他泼墨画鱼和泼彩画水堪称一绝。被世人赞为画鱼专家,张树森先生画鱼画水常题:“食鱼者分鱼乐,写鱼者给鱼乐。”“源清流洁,不染木荣。”张先生穷其毕生精力对中国绘画艺术溯源探流,师古而创新,画水直追马远、二袁之奥妙,画鱼深究徐渭、八大之神韵。他创作的《逐退群星残月》、《跃龙门》、《黄河魂》、《前程似锦》、《鱼水情》等作品,在技法上博采众长而尽显功力,自创墨妙而以变求新,达到了“笔墨美,形神美,意境美”的艺术效果,这些作品在全国书画大展中均荣获大奖。张树森先生的许多作品被党和和国家领导人收藏,还在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、香港、澳门、台湾等地展出交流,有10多幅作品被中南海、中国美协培训中心、香港东方艺术中心和东南亚诸多国家博物馆、艺术馆收藏。
书山有路勤为径,艺海无涯苦作舟。张树森先生仍在中国绘画艺术大海里破浪行舟,寻宝探珍,相信他到达理想的中国绘画艺术彼岸的时候,其艺术成果必将更加灿烂辉煌。
张树森,笔名伴山,1944年生,河南太康人。现任世界华人艺术家名人协会中国画艺委员会副主任、故宫博物院特聘画师、中国画院画家、中央电视台画院展览中心画师。他在绘画上是个多面手,传统功力极为深厚,力求“三法四全”,擅长画鱼、龙,精于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。尤其他的泼彩、破墨与工写结合的“黄河魂·金鲤”画法堪称一绝;并擅创作巨幅,如《吉庆有余、鲤鱼·百米长卷》、《百鸡图·百米长卷》、《忠义千秋·关公系列》、《图腾九曲·极目苍穹长卷》等。
曾师从国画大师李可染、何海霞、潘洁滋、崔子范等先生,至今从艺40多年,深居简出,潜心画艺,教授学生,门下桃李生辉。在基层多年的美术工作实践过程中,促进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,被政府授予“优秀专业人才”称号。
近年来,先后为国家大型文艺活动、艺术馆和国宾馆、纪念馆等单位创作巨幅作品,部分作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、海外友人收藏,或作为国礼馈赠各国政要。名列《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》、《国际现代书画家大辞典》、《当代书画篆刻大辞典》等,并出版个人专集《百鱼百态实用线描参考》(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