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要闻 >

袁祖志与《杨柳楼台图》

时间:2018-08-20 15:18

来源:书画家百科作者:admin点击:

  杨柳楼台图(国画) 吴毂祥 吴昌硕题

  一长廊延伸至湖中,湖心处一楼阁,两高士倚栏而坐,清谈赏景。数株杨柳从岸边斜出,垂下万条丝绦。湖面雾霭沉沉,一望无际。这是画家吴毂祥(1848-1903)笔下的一幅山水小品所呈现的景象。在画幅右下侧,吴毂祥自署“毂祥制”,钤白文方印“吴毂祥”。在画幅左上侧,则有吴昌硕(1844-1927)题跋云:“杨柳绿沈黄歇浦,楼台高并筑耶城。彼苍位置闲如此,坐看寒潮六月生。小仓山下古随园,景物依稀到眼前。残月晓风呼即是,填词不数柳屯田。翔父先生以《杨柳楼台图》索绘,盖不知余盲于画也,辞不获,已转乞吴秋农老友设色成此,题句补空,即乞是正,己丑长夏同客沪上,昌硕吴俊。”钤白文方印“吴昌石宜寿”。据此可知,此图实为“翔父先生”请吴昌硕绘,而吴昌硕自称“盲于画也”,故由其好友吴毂祥代劳。“己丑”为清光绪十五年(1889年),时年吴昌硕四十六岁。吴昌硕早年以诗文、书法、篆刻驰名,拙于绘事。在清光绪十四年(1888年),吴昌硕师从任伯年学画,其时以梅竹为专长。现在所见吴昌硕这一时期的绘画中,有清光绪十二年(1886年)的《墨梅图》和《墨荷图》(均藏浙江省博物馆)、十三年(1887年)的《绿梅图》及十五年(1889年)的《瓶荷图》(均藏中国美术馆)等,唯独不见山水。故此时,吴昌硕不是“盲于画”,而是对《杨柳楼台图》这类的山水画不能娴熟驾驭,故有请人代笔之举。此外,吴昌硕此诗并不见于其梓行的诗集中,因而乃其轶诗,可补文献之不足。

  吴昌硕跋语中所言“翔父先生”,为袁祖志(1827-1899),乃清代文学家袁枚(1716-1798)嫡孙。他字翔甫,一作翔父、祥甫,号仓山旧主、又斋,别署杨柳楼台主人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曾官同知,于清光绪九年(1883年)随唐廷枢(1832-1892)访问欧洲,后寓居上海,历任《新闻报》《申报》和《新报》主笔,著有《谈瀛录》《随园琐记》等。

  清光绪七年(1881年),袁祖志在位于上海城北的四马路筑杨柳楼台,一时诗坛名流纷纷吟诗作赋,极坛坫之盛。袁祖志自己有《自题杨柳楼台图请同社诸君子暨大吟坛正之》诗记其事:

  要把繁华俗转移,大张旗鼓日吟诗。春归杨柳千条尽,人在楼台四顾宜。十里笙歌花簇簇,六街灯火漏迟迟。贫来百事从人借,借得园林景更奇。买邻偏近可儿家,柳色深藏幕不遮。但有才人皆入座,断无骚客不停车。拓开几案争评画,倚遍栏杆为赏花。尽把风光共消遣,胜他俗吏唱排街。偶然平地学神仙,胜友良朋尽有缘。百首新诗题壁上,一樽清酒醉花前。才看棋局争双刦,又听琴声动七弦。也是浮生行乐处,何须十万买山钱。绿阴浓覆尽沈沈,到此应无俗虑侵。蜗角客盈疑广厦,马蹄声碎出疏林。吹人衣袂风常送,旷我襟怀月更临。笑指三山森海上,穴濛蜃气未须寻。

  从诗中可知其兴味之所在。而在楼台建立当年,好友龙湫旧隐(葛其龙)亦有《辛巳暮春仓山旧主得小楼于城北绿柳深处,颜其额曰“杨柳楼台”,集同人觞咏其中,因成四律以志其胜》,其一曰:“仓山旧主最风流,垂柳阴中作小楼。一片烟波翦淞水,二分明月借扬州。闲情聊复调鹦鹉,近局还堪约鹭鸥。此日冶春重结社,要将佳话播千秋。”此可从侧面窥探当时杨柳楼台的雅趣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袁祖志主笔的《申报》上,以“杨柳楼台”为主题与其唱和的诗篇有数十首之多,足见其在晚清上海文坛的影响力。

  不仅如此,袁祖志还邀请当时沪上的绘画名家,以“杨柳楼台图”为主题,挥洒丹青,留下图像记录,上述吴毂祥作品即是一例。在此之外,为其绘制斯图且作品可见者还有俞礼、陆琪、倪茹、潘耕数家。

  俞礼所画为三株柳树迎风吹拂,柳堤右下侧露出楼台一角,一高士趺坐其中,数卷诗书陈列其侧。作者题识曰:“杨柳楼台图,翔甫老伯大人嘱画并请大雅两正,俞礼。”钤白文方印“俞达夫”。俞礼(1862-1922),字达夫,号随庵,浙江山阴(今绍兴)人,任伯年弟子,擅画山水、人物和花鸟,在上海以鬻画为生。陆琪所写为一座楼台矗立在山麓下,远处山峰对峙,一人坐于阁楼中,眺望远景。作者题识曰:“杨柳楼台图,仓山旧主属,陆琪。”钤朱文方印“琪”和“韵樵手笔”。陆琪,字云樵,一作韵樵,浙江萧山人,擅画山水、人物。倪茹所绘为一座阁楼屹立于湖边,隐约可见一人之背影,近处为绿树掩映,远处则水天一色,一望无垠。作者题识曰:“杨柳楼台图,翔甫姑丈大人命绘,乙未冬日姪辈倪茹谨写。”钤朱文方印“儒粟”。倪茹,字儒粟,浙江杭州人,曾为诸生,自称乃俞樾(1821-1907)弟子,擅诗文书画。“乙未”为清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。倪茹言袁祖志为姑丈,则两人有姻亲关系。潘耕所绘为一条河流的两岸,杨柳依依,一座茅亭坐落于河西一侧,两人对坐相谈,亭边水流潺潺。作者题识曰:“杨柳楼台图,戊子冬至日写似仓山旧主,即请正之,稼梅潘耕。”钤白文方印“潘耕私印”。据杨逸《海上墨林》记载,潘耕,字稼梅,浙江秀水人,擅画山水,兼善人物,师法胡公寿。此处之“戊子”为光绪十四年(1888年)。

  《杨柳楼台图》创作的时间集中在1888年至1895年间,可知是袁祖志在不同时段邀约画家绘制。诸画虽然都是围绕袁祖志别业所绘,但就图像来看,均各不相同,已然超越了楼台本身。很显然,画家们刻意营造了一种诗意化的场景,创造了文人所期望的精神家园,其艺术的真实取代了生活的真实。诸画将主人公袁祖志置身其中,这种状态既是对明清以来行乐图传统的一脉相承,又是晚清时期文人画的缩影。袁祖志作为艺术赞助人,客观上成为诸画这一主题性创作的推动者与策划人,诸画又成为诗人与画家交游的实证,是其时海派文化的折射和反映。

  因袁祖志有“太史文孙”的特殊身份,再加上自己文采斐然,又为多家名报的主笔,故形成以杨柳楼台为中心的上海文人交游圈,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《杨柳楼台图》即是在诗文唱和之外,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史实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五件《杨柳楼台图》被装裱为一本册页,首页有行书题笺曰:“杨柳楼台图,千寻竹斋主人藏。”不著题写者姓名,亦无钤印。“千寻竹斋”为朝鲜权臣闵泳翊(1860-1914)斋号。闵泳翊亦擅书画,曾流寓上海,与吴昌硕、吴毂祥等人均有交游。吴毂祥曾于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为其绘《千寻竹斋图》。此图连同《杨柳楼台图》,成为十九世纪晚期中朝两国文人交往的见证。

 
【责任编辑:国礼艺术家网编辑】
热图 更多>>
热门文章 更多>>